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当代新青年大学生,也是退伍热血军人。他们在青春焕发的年纪,换上军装,携笔从戎,历经至少两年军旅生涯的磨练,用青春热血谱写出一首精彩人生赞歌。如今,返回校园的他们,多了一份沉稳,多了一份坚毅。
受访人物:
郑高立,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7级1班班长,曾服役于安徽武警部队。在部队五年期间荣立一次三等功,两次“优秀士兵”,一次“优秀士官”,两次嘉奖等荣耀。
郭伟,食品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7级学生,曾服役于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陆军第235旅。在部队两年义务兵期间获得“优秀义务兵”称号。
携笔从戎 圆梦军旅
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选择参军时,郑高立向笔者畅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军人”二字从小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对军旅生活的憧憬、对绿色军营的向往以及怀着对保家卫国的军人的满满的敬佩之情促使他毅然加入了部队。而且,他跨出这一步的动力还有来自父辈们的支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不仅仅是他的心愿更是父辈们对他的期望。
郭伟更是说到,当兵,就是他从小的梦想。从小立志考军校的他,高考失利后,他没有气馁,选择了参军入伍的道路。成为一名军人,郭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孩童时立下的志向,报效祖国,投身军旅,让军队来锤炼自己,用经历来磨炼自己。郭伟告诉笔者:“部队是一个大熔炉,能够将人百炼成钢。”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提到部队的“苦”,郭伟向笔者感叹道:“从军之旅,注定不会那么平平淡淡。他需要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中磨练自己,在困难和挑战中铸就自己,让沸腾的热血筑起一道万古不朽的钢铁长城”。面对训练的苦,郭伟没有抱怨,反而话语中充满了对军旅生活满满的怀念。将这一切视为磨炼和成长,是郭伟乐在其中的原由,更映射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精神。
郑高立坦言到,部队的确很辛苦,严格的纪律要求,高强度的训练也曾让人产生退意,但是军装穿在身,就不能轻言放弃。绿色的军装不仅仅是衣服,更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依靠。军人也不仅仅是国家力量的代名词,更是捍卫国家尊严的“话语权”。郑高立坚定地告诉笔者:“初进新兵连,当我作为新兵代表在开训大会上向全体战友宣誓‘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要坚持下来,我要做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战士。”郑高立的话,依然在笔者的脑海里回绕着。国家正是拥有这些永不言弃的军人,才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着,也是因为拥有着这些可敬可爱的面孔,中国才如此强大。
重回校园 未来可期
从纪律严明、惩罚严厉的军营走出,再次踏入校园生活,郭伟的感触很深,不同于军营中训练场、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也充满着乐趣。回到大学后,军旅生活仍然影响着他,学习上、生活上更让他严于律己。郭伟也深深明白,他的力量不仅是手中的拳头,更是脑海中的知识。
郑高立再次回到校园后,面对昔日自己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地方,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这里的物没有变化,但是自己的同学早已毕业。虽然如此,但是学校师生的关怀仍然让他感到亲切,重新回到校园也不意味着他失去了自己的军人情怀,学校“八一社”仍然让他感受着军旅生涯的快乐,战友们之间的情怀,在“八一社”老兵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下,郑高立也很快地转换了角色,重新适应了大学生活。新的开始,新的生活,五年和两年的军旅生涯,让郑高立和郭伟多了一份沉稳,多了一份坚毅,在学院里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中华儿郎多奇志,携笔从戎,精忠报国。穿上军装,他们是刚毅的人民子弟兵;脱下军装,他们仍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学生士兵,也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青年也应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参军,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特约通讯员:时韩荣 审核:付光玺 编辑:汤帅)